物理治療師 賴怡婷 撰
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,越來越多人為了自身健康與良好體態,
參加周末的路跑、單車、鐵人三項比賽,或是下班後到健身房進行重訓或有氧運動。
▲運動風氣盛行,假日賽事往往人數爆滿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sunmoonlake.gov.tw/volunteer/NewsDetail.aspx?Cond=549c2146-802d-432d-ad1b-2c13f3a367c2&IsHot=True)(http://gb-solomo.xinmedia.com/bike/7405-kingofmountain)(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50414000549-260107)
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絕對是好事,但若沒有搭配適當的保養,
輕則運動表現無法提升,產生挫折感而非運動後的愉悅。嚴重則有可能產生運動傷害。
尤其業餘的運動愛好者發生運動傷害的機率更較專業運動員來得高。
「適當的保養」方式有許多,本篇介紹具有全面性效果的運動按摩。
運動按摩是什麼?跟指壓推拿有什麼不一樣?
運動按摩屬西式按摩,以生理學跟肌肉解剖學為基礎,主要施作於肌肉、肌腱與筋膜。
本所皆由具醫療專業背景與臨床經驗的物理治療師執行。
施作過程中藉由物理治療師手感可發現個案身體異狀,
如較為緊繃的肌肉點、沾黏的筋膜、不正常的關節位置等,並加以處理及放鬆。
運動按摩結束後則會根據個案問題給予拉筋、自主運動或訓練建議。
指壓推拿屬中式按摩,以經絡穴道為主。因非筆者專業故不在此比較與詳述。
▲未處理的軟組織傷害可能導致惡性循環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drbackpain.com.hk/tc/case_details.php?id=34)
運動按摩的好處
運動按摩可加速疲勞消除、促進新陳代謝、鎮定緊張情緒、
間接預防運動傷害、緩和工作與運動壓力、增加運動表現及間接減少運動傷害。
以下依人體各系統分項稍作介紹:
肌肉骨骼系統:增加肌肉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度、降低關節壓力、減少肌肉筋膜沾黏、打破結痂軟組織並使其重新排列,恢復最佳動能。
▲疼痛循環圖。適當的按摩介入可打破惡性循環
心血管與淋巴系統:藉由增加血流提供氧氣與養分至組織中,加速疲勞消除、促進新陳代謝、改善體液流動以增進廢物代謝,提高運動效能。
▲心血管系統及淋巴系統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bupa.com.hk/chi/individuals/health-information/a-z-of-health/I/Introducing-the-cardiovascular-system.aspx)(https://lijunxia0628.wordpress.com/2014/12/06/)
神經系統:觸覺刺激輸入可鎮定緊張情緒、緩和工作與運動壓力,並刺激腦內啡產生以降低疼痛。
我沒有在運動,也能接受運動按摩服務嗎?
可以。運動按摩的對象不限於一般運動員及運動愛好者,
不管任何年齡、體能或性別,適合軟組織處理的個案都是運動按摩的需求者。
但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若規律接受運動按摩,按摩效益與運動表現會比偶爾接受按摩好。
▲運動按摩的服務對象並不局限於運動員
(圖片來源:http://member.healthyd.com/space.php?uid=8679&do=blog&id=52462)
運動前可以進行運動按摩嗎?
可以。但運動前、中、後的運動按摩方式不同。
運動前施作的手法以促進肌肉為主,運動後以放鬆及幫助組織恢復正常。
故接受運動按摩前須先與治療師溝通目的。
但若是首次接受運動按摩的運動員則建議於比賽後再開始規律按摩。
▲比賽前、中、後都可接受運動按摩,但因目的不同施作手法亦不同
(圖片來源:http://talk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1408025)
運動按摩是越痛越好嗎?
當然不是!物理治療徒手介入都不是越痛越好喔!
若按壓的過程有較為痠痛表示此位置可能有軟組織沾黏,
按摩過程可告訴治療師疼痛程度,做為治療師施做按摩強度參考,
且此疼痛應為可接受的程度。若過份疼痛則代表沾黏或傷害較為嚴重,
或是按壓程度超過此組織可承受的範圍,則須減輕按壓程度或暫時避開傷處,
此局部須待傷害處理完畢後再進行運動按摩介入。
▲若按摩或治療過程中疼痛難耐,不要猶豫,馬上反映給治療師!
(圖片來源:http://tw.running.biji.co/index.php?q=news&act=info&id=89562)
任何人都可以接受運動按摩嗎?
不是。如果有已知的肌肉骨骼系統問題,如挫傷、扭傷、拉傷。
或是有其他特殊疾病,依先就醫進行醫療或物理治療介入。
以上狀況則不建議進行運動按摩服務。
提醒您,運動按摩前請先與治療師溝通目的與身體現況,以達到最佳效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