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承祖治療師 撰
介紹:
讓我們先看看下方這幾張圖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socalpain.com/herniated-disc-cervical/) 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micro-therapy.com/)
沒錯!很多人覺得肩頸痛、腰痛、下背痛、背部僵硬,疼痛的感覺甚至延伸至手、腳,出現麻痛的感覺,再嚴重一點還可能會有肌肉無力的症狀,此時就要懷疑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(HIVD,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)。椎間盤突出好發於12-55歲之間的人,不過25歲以下發生的機會比較少見。而其中大約有80%為男性患者。這些人通常都有早期創傷的病史。
那到底什麼是椎間盤突出?
在這之前,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椎間盤!
椎間盤的位置及解剖構造:
(圖片來源:http://dmm.biologists.org/content/4/1/31)
‧圖A:表示我們的椎間盤位於兩個脊椎之間
‧圖B:椎間盤由兩個部分所組成,分別是髓核及纖維環,
髓核位於椎間盤中間;而纖維環就包覆在髓核的外圍。
‧髓核:由極具黏彈性及柔韌的多醣體和水分所組成,
所以可以吸震,減少脊椎間的壓力。
Ÿ‧纖維環:由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交織而成,按同心圓排列的緻密組織,
具有韌性,可以保護髓核並限制髓核向周圍突出。
簡單來說,椎間盤可以看成是一顆水球,裡面充滿水分,
而外面由橡膠把水包起來,使水不會外漏。
椎間盤突出的成因:
先試想著,如果我們很用力的捏住水球的前側,那麼水就會往後跑,長時間下來,水球後側的橡膠就會變形、受損,此時再大力一點加壓的話,水就可能衝破橡膠,由後方噴出。我們的椎間盤也是相同的原理。
椎間盤承受來自脊椎間的壓力,假如承受突如其來的衝擊力或是長時間受到不平衡的壓迫,剛開始可能只是讓纖維環產生形變,更嚴重的話會使得髓核有可能衝破纖維環,再從韌帶的間隙壓迫到我們的脊神經,這些都稱之為椎間盤突出。
而一開始說到12-55歲的人比較容易好發,是因為這時候髓核的水分比較多,比較容易因為壓力失序,而有椎間盤突出;反之隨著年紀變大,髓核的水分減少,就不容易椎間盤突出了。
(圖片來源http://morphopedics.wikidot.com/cervical-disc-herniation)
PS.因為組織結構 (脊椎前後韌帶的大小不同),及人類生活習慣 (多彎腰的生活型態),通常都是椎間盤前側受到比較多的壓力,使得髓核往後跑。
分類:
主要分為三類:
1. Annular:纖維環在髓核的壓迫下產生形變,往後壓迫脊神經。
2. Nuclear:髓核受前側壓力而往後跑,壓迫到脊神經。
3. Mixed:綜合型,除了跑出去的髓核壓迫到脊神經,還有碎裂的纖維環壓迫到脊神經。
影響發生機率:
1. 不良的坐姿:椎間盤前側長時間受壓,使髓核往後突出。
不良的坐姿長期下來,會使脊椎活動度變差,也會使得一側肌肉縮短,比如說:腰大肌,會使的我們的症狀更為嚴重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chandlerpt.net/is-your-posture-hurting-you/)
腰大肌:如下圖所示,連接我們的腰椎跟大腿股骨,當這條肌肉變緊的時候,椎間盤雖然看起來很像後側受力,要把髓核推回來。但實際上,反而因為肌肉變緊,而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,而且如果有椎間突出的患者,反而會因為後面的椎間盤過度被夾擠,而使病症更嚴重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kdbodywork.com/muscle-spotlight-psoas/)
2. 頻繁的彎腰動作:增加前側受到壓力的機會,使髓核往後突出。
3. 缺少脊椎往後做伸展的動作:往後伸展可以把在留在後面的髓核擠回來,減少髓核突出的機會。
4. 肥胖:特別是腰部肥胖者容易增加腰椎負擔,腹部與下背肌肉也容易有較無力的情形,增加椎間盤突出的危險性
椎間盤突出的症狀:
1. 肩頸疼痛、下背痛,疼痛可能會延伸到四肢。
2. 患側感覺異常。
3. 坐骨神經痛或頸部神經痛,肢體麻痺,嚴重時甚至肌肉無力、萎縮。
4. 咳嗽、彎腰加劇。
如何判斷椎間盤突出:
椎間盤突出可藉由身體檢查(physical examination)、動作測試(如反覆彎腰、坐骨神經張力測試等)及影像學檢查(如X光片、核磁共振攝影(MRI)或電腦斷層掃描(CT)等)診斷。
一般而言,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症狀常有方向性,即往一個方向會令症狀加劇,而反方向動作會使症狀減輕,例如坐久下背痠痛(腰部彎曲),而走路會減緩症狀(腰部挺直)。
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及預防:
在治療原則上,我們以非手術治療的傳統治療方式為優先。但如果有以下兩種狀況:
1. 手、腳無力,且越來越嚴重的情形
2. 馬尾症候群( cauda equina syndrome),會有手腳無力的情形,或是有大小便失禁的現象。
若有上述兩種情況,可以詢問醫師是否先以手術治療為優先。因為手、腳無力是因為神經根被椎間盤壓迫到,此時手術治療的優點在於,可以立即阻止神經再惡化的情形,而且提供良好的環境使神經癒合。所以說如果有手腳肌肉無力、大小便失禁的症狀,可以先跟您的醫師討論,決定是否要進行手術治療。
物理治療介入主要有三個M,分別是:
Modality (儀器)、Manul (徒手)、Movement (運動)。
ü Modality (儀器)治療:
利用牽引機拉開脊椎,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,以及拉開時產生負壓,使椎間盤歸位。
ü Manul (徒手)治療:
以徒手按摩肌肉的方式放鬆過緊的肌肉,像是腰大肌。
針對脊椎活動度變差的情形,使用徒手方式,增加其活動度。
ü Movement (運動)治療:
‧伸展運動(Extension Exercise):
利用手臂力量撐起上半身,骨盆不動,起來後,不在撐起最高位置停留,身體再躺回去。反覆做這個動作,把後突的椎間盤擠回去。
‧核心肌群訓練:
‧腹橫肌
先定位腹橫肌,先找到髂前上棘(ASIS),大約在肚子下方兩側,兩個突出的骨頭,找到後,手往下往內約一個指頭距離,壓在上面,此時微縮小腹,感覺到有肌肉鼓起來頂到手指,就是腹橫肌再收縮,過程中維持正常呼吸。在可以維持小腹收縮的感覺下,可以移動腳板,往屁股方向移動,過程中小腹微縮的力量不可以放掉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ww.daliulian.net/cat57/node470005/18103)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fix.com/blog/build-more-than-great-abs/)
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ay-3arH5qg)
‧頸部深層肌肉:
平躺,做出縮下巴的動作,維持10秒後放下,重複5次。要注意出力時,脖子兩側的肌肉不會鼓起來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thehouseclinics.co.uk/help-and-advice/helpful-exercises-for-your-neck/neck-exercises/)
(圖片來源http://daiseypt.com/articles/Cervical_Muscle_Training.htm)
‧腰大肌伸展:伸展腰大肌
下圖是在伸展右邊腰大肌。先平躺在床緣,手扶自己的左腳,拉向胸口,使要伸展的右腳自然下垂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enhancephysiotherapy.net.au/psoas-muscle/)
‧脊椎旋轉運動 (Spinal Rotation exercise)
平躺,頭轉向右邊時,雙膝同時轉向左邊;頭轉向左邊時,雙膝轉向右邊,兩個動作交替做。藉著這個動作,伸展腰部,放鬆過緊的肌肉。
‧活動過程使用正確的姿勢:
‧搬重物時:如果使用錯誤的姿勢容易使腰椎受傷,應該要挺胸直腰,利用腳彎下去把重物提起;不是直接彎腰下去搬重物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tw.gigacircle.com/2375213-1)
‧坐姿:坐著相對站、躺,對我們腰椎壓力比較大,所以避免長期久坐,最好能20分鐘就起來活動,且盡量不坐沙發。
正確的坐姿應該:
1. 選擇髖關節高於膝關節的椅子
2. 椅背角度約110度,並在頸椎、腰椎的地方有支撐,以支撐脊椎
3. 手放在椅子扶手上,手肘大於90度,並讓前臂水平地面
4. 能夠雙腳踩地
(圖片來源: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financeestate/art/20080307/10836626)
‧睡姿:
ü 正躺:在膝蓋下放一個枕頭,減少脊椎的壓力。
ü 側躺:大腿中間夾一個枕頭,使身體與床面成一直線,減少對脊椎的壓力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blairchapman.com.au/sleep/)
‧枕頭:
正確高度的枕頭應該要能完整支撐頸椎,在正躺下,下巴水平我們的身體,側躺時也能讓頸椎與身體成一直線。而太高或太低都會造成頸椎的壓力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dazhaiwang.com/b1197.html)
(圖片來:http://www.eastlady.cn/life/20120816/31849.html)
‧床墊: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,躺下去不應下陷超過五公分。並且使我們脊椎成一直線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sleep119.pixnet.net/blog/post/21165122)
當疼痛不適持續超過一周都不見好轉
就別再拖了,還是讓專業人原為您仔細評估與治療
以免耽誤黃金恢復期,得不償失
各位有任何問題歡迎在部落格或是粉絲團留言諮詢
或是直接來診所諮詢喔